Wednesday, 18 June 2014

應無所住

“你知道“應無所住”是什麽意思嗎?”美雲今天whatsapp問我。
“知道啊,之前你跟我分享過了。”我回答道。

之後再上網看一下其含義,,這一次讀,跟上次比起來,又更加深了印象,體悟更多,好的文章,溫故知新,再看幾遍也無妨,是提醒,也是學習,長期熏陶,才會日益進步。

謝謝美雲的分享。




「應無所住」這四個字,是金剛經的中樞。只因娑婆世界 ( 社會 ) 上的人「心」歡喜有所住,並且住在很多事情上。但有的住在男女愛情上;有的住在名利富貴上。有人住在喜歡別人讚揚,誇獎虛榮上,也有的人住在怨恨 上。總之思想不是住在過去,就是住在未來的事。心中充滿貪瞋癡三毒以及七情六慾等煩惱上。若把心牢牢的住在某一種事物上,就算是你原本很嚮往求之不得的東西, 也將會變成自己煩惱痛苦的根源。

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離不了成住壞空的過程,即是任何關係情況有生必有滅,都在變化中。你所支配的環境條件,其實都不是百分 之一百的在你掌握中。例如當初誓言愛得海枯石爛的情人,也有分離的一天。往昔家財萬貫,如今破產的人,亦比比皆是,如此推之,當知世間上,任何事物都是無 常。只因人心不知足,為了貪圖名聞利養,往往不顧現實,弄至一敗塗地,一厥不振,生起煩惱,結果反被這些你所嚮往,或不歡喜的東西所縛得失去自由,甚至被 其所毀滅。翻開報紙,每天有多少人為了金錢、事業、學業、感情、家庭等等得失去做沒有理智的事,甚至殘害自己的一生。這都是皆因心有所住,執妄為真,以為 自己的身體一百年、二百年也不會死!所愛的人,一生不會離開你,所享有的一切美好等,都恒常不變。

文章轉載處  

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
Picture問: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,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而冷漠消極,應該提起智慧心、慈悲心、菩提心?  

師:一進農禪寺的門,在照壁上就可見到這 句話。它本是《金剛經》中的句子,六祖惠能未出家之前,聽到有人誦讀這個句子,當場若有所悟而決定出家求道,往湖北黃梅見到五祖弘忍,半年之後,聽五祖講 《金剛經》,一聽到這句話就豁然大悟,可見這個經句在禪宗是多麼的重要。很多人認為無我、無心、不動心大概就像木頭、石頭、植物一樣吧!如果真是如此,釋 迦牟尼成佛之後就不要說法度眾生,禪師們悟道之後也不該再弘揚禪法了。

事實恰巧相反,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只有三十多歲,接下來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說了許多法,度了很多人,使佛教流傳到今天,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。可見不動心並不等於木頭、石頭,它的意思是不住心,《六祖壇經》中也談到無 住無相無念,二者大同小異。「無住」是什麼呢?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,牢牢不放。比如受了打擊,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,那叫心有所住。又比 如貪男女色的,心就注意男女色;貪名的,心注意名;貪財的,心注意財;貪美食的,心注意美食。這些人若沒有女色、男色就活不下去,沒有名、沒有財就渾身不 對勁,沒有美食也不能過日子,心中老是牽掛著這些東西,這就叫「有所住」。

至於心無所住呢?美色當前也當作是平常事。《維摩經》中的天女散花,又是美女又是鮮花,菩薩們看了若無其事,認為是天女自己在散花罷了,跟菩薩們不起關聯;可是那些阿羅漢對美女和鮮花還存有潛在的厭離心,所以花落到他們身上就掉不下來了,這是因為心有所住。
因此,「心無所住」是身在紅塵能不受紅塵困擾,「生其心」是出入紅塵還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,為他們說法。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,是佛和菩薩們的境界。  

我們凡夫也不妨練習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最初可能比較困難,但是時間久了,就會把世間的人、事、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。你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,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,那就不會受到利害、得失、你我、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。

文章轉載處  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